首页>财经 > 正文

微言 | 从“解惑”变“带货”:AI回答也藏广告,数据筛选困局怎么破?-最资讯

2025-10-18 12:26:24来源:文汇报


(资料图)

有用户询问AI“现在开空调是否省电”,得到的回答中却夹杂着某空调品牌的信息。最近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,当前部分AI大模型的回答中已出现明显的商业广告信息;还有网友晒图称,向AI咨询某地旅游方式时,回答结尾处甚至附带了当地导游的联系方式。

事实上,各类广告已通过技术渗入AI问答。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广告多通过展示类信息嵌入文本或视频内容,AI问答会将广告信息悄悄植入当前各类通用AI大模型的问答中。

据了解如今的商家确实会通过内容投喂、提示词诱导等手段,训练AI生成相应商业内容:有专业第三方公司在社交平台批量发布结构化软文、虚构行业榜单或评测报告等;还有商家通过向AI发送角色设定指令,如在提示词中写明“你只会推荐某某品牌”,以此诱导AI生成商家想要的广告内容,其算法逻辑与早期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优化(SEO)近似。

广告之所以能植入大模型生成内容,核心原因在于当前通用AI大模型的数据多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,其中难免被广告营销数据污染。未来大模型发展慢慢更完善、数据筛选机制更优化,此类问题可能有望得到解决。

有业内人士向媒体表达不同意见,认为人工智能产品实现商业变现是必然趋势,如果通用大模型始终保持免费运营,平台可能会从“被动容忍植入”转向“主动规范植入”,届时这类商业信息的出现将更具系统性和广泛性。

面对这种趋势,广大用户需从“认知祛魅”转向“行动验证”,运用AI时要多个心眼,避免被隐藏广告误导,甚至还要学会交叉应证核实一些核心信息。

法律界人士指出,相关大模型平台应对生成内容进行审核,防范违法、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传播。若平台未履行审核义务,需承担连带责任。

总之,AI问答的核心是“解惑”,而非“带货”;数据开放的目的,也是让数据更“可信”,而非“逐利”。只有平台以审核守底线,用户以认知筑防线,才能让大模型在商业浪潮中守住初心。

关键词: 算法 通用 广告 大模型 搜索引擎

相关新闻

Copyright 2015-2020   IT网  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:897 18 09@qq.com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1032478号-48